根據*局公布的許可備案登記信息顯示,去年,華為向蘋果公司許可769件,蘋果公司向華為許可98件。這意味華為開始向蘋果公司收取許可使用費。
在手機方面,蘋果、三星、華為、高通、愛立信、中興等都是擁有大戶。尤其是高通、愛立信,每年的費都是一筆非??捎^的收入。去年,愛立信收入同比大增46%,而幾乎絕大部分收入來自授權的高通自然就更不用說了。據了解,去年華為與蘋果公司達成一系列許可協議,覆蓋GSM、UMTS、LTE等無線通信技術,雙方的數量此次也是被公開。
在通信業,兩個公司簽訂許可時,許可數量多的一方要向數量少的一方收取費。去年年底,愛立信與蘋果簽署了授權協議,根據雙方協議,未來7年蘋果將向愛立信支付費。據投資銀行ABG Sundal Collier的一份報告中稱,預計愛立信將在iPad和iPhone營收中收取大約0.5%的費。此前,愛立信在對蘋果的訴訟時曾要求蘋果每年支付2.5億至7.5億美元的費。
今年年初,華為也與愛立信許可對方在范圍內使用自身持有的標準技術。作為續簽協議的一部分,華為自2016年起將基于實際銷售向愛立信支付許可費,當時網曝未來5年華為將向愛立信支付接近30億美元的費。
從此次知識產權局公布的信息來看,華為許可數量要明顯多于蘋果,所以蘋果要向華為支付費用。目前,華為與愛立信在儲備上的量級與等級不相上下,按照愛立信與蘋果的許可費用來估算話,蘋果每年至少向華為支付數億美元的費。
至于具體金額,華為在回復記者求證時稱,雙方簽有保密協議,不便透露。
持續高額研發投入使華為積累了較強的實力。據了解,華為2015年研發投入92億美元進行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研發,占銷售額的15%,已經超過蘋果的85億研發投入,占銷售額3.5%。目前,華為累計中國申請52550件。
而申請數量并不意味著一家企業在上面的積累和優勢,被授權的才可以擁有真正話語權,尤其是在領域的訴訟案中,都是以海外被授權為法律依據點。蘋果向華為支付費也是基于此原因。
根據華為披露的數據,截至去年年底,華為累計已授權30924件。各區域均保持了穩定增長。美國授權5052件,其中2015年新增授權1268件;累計歐洲各國授權11474件,其中2015年授權2247件。
華為消費者BG去年共申請9000件。其中,中國申請6200件,境外申請2800件。同時已經獲得中國授權2000多件,歐美等境外授權1100多件。
需要指出的是,近幾年對于的重視已不僅僅是華為一家,面對出海遭遇的訴訟,其他國產品牌也開始加速儲備,小米公司便是zui典型的案例。2014年下半年,小米手機的火爆銷售就因侵犯愛立信權而遭受重挫。汲取教訓后,今年2月,小米從美國芯片*英特爾公司大手筆買了332件美國,之前其還收購了博通公司的一些無線通信。
檢索公司QUES在近日發布的報告中指出,中國芯片申請量在過去18年里則實現了23倍的驚人增長。
分析人士指出,數量上中國已成為芯片申請*大國,在芯片領域取得的突破從側面反映了國產智能手機已經開啟了“逆襲”模式。但在國內,保護及監管上仍有漏洞,蘋果向華為支付費一方面說明中國企業在話語權的提升,另一方面也是刺激其他國產品牌尊重保護并加速儲備。
去年,網傳中興、華為向包括小米、vivo、OPPO、步步高在內的手機廠商廣發“律師函”,指稱后者侵犯了其WCDMA。
對于此次華為是否會向國內廠商收取費用,華為相關人士表示,國內知識產權環境還不健全,不便透露更多信息。